根据年快报初步统计,现将2007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07年是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102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8.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829.5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4013.8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7%、52.9%和36.4%。人均生产总值2572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
2.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78.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增加值502.16亿元,增长5.5%;林业增加值35.12亿元,增长5.0%;牧业增加值360.10亿元,增长5.1%;渔业增加值245.51亿元,增长6.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5.52亿元,增长6.1%。
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897.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0%。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27.9千公顷,下降0.7%;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9.3千公顷,增长9.6%。在粮食作物中,稻谷播种面积598.9千公顷,增长3.6%;玉米播种面积2137.5千公顷,增长0.3%。在非粮食作物中,蔬菜面积368.8千公顷,增长3.0%;瓜类面积40.2千公顷,增长16.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5.0千公顷,增长17.0%。
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良好。全年粮食产量1834.7万吨,比上年增长6.4%。其中,水稻产量503.1万吨,增长9.3%;玉米产量1464.7万吨,增长12.6%;大豆产量37.5万吨,下降8%。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50.1万吨,增长31.5%;甜菜产量5.0万吨,下降6.0%。蔬菜产量2231.5万吨,增长4.8%。水果产量366.1万吨,增长6.5%。全年肉类总产量395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猪肉产量206.05万吨,增长3.2%;牛肉产量51.25万吨,增长8.2%;羊肉产量13.85万吨,增长7.1%;禽肉产量115.64万吨,增长8.5%。牛奶产量99.59万吨,增长6.3%。禽蛋产量252.24万吨,增长6.2%。全年水产品产量454.6万吨,比上年增长3.6%。其中,淡水产品产量73.2万吨,增长6.2%;海水产品产量381.3万吨,增长3.2%。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214.1千公顷,飞播造林面积16.0千公顷,退耕还林合格面积56.7千公顷,容器苗造林1.5亿杯。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进步。全年良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7.8%;品种更新更换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1.5%;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83.5千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27.5万吨,比上年增长5.2%。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1个。蔬菜保护地面积243.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1%。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渔船)1941.6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2%。全省机耕、机播水平分别为79.5%和52.9%。
3.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047.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053.17亿元,增长11.8%;集体企业增加值150.36亿元,增长21.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650.08亿元,增长18.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1100.59亿元,增长22.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941.80亿元,增长24.6%;重工业增加值4105.20亿元,增长20.1%。工业出口交货值2476.82亿元,增长24.9%,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13.8%。
原材料工业稳步增长。全年原材料工业增加值233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3%。其中,石化工业增加值1030.30亿元,增长8.6%;冶金工业增加值1029.02亿元,增长17.0%;建材工业增加值279.71亿元,增长32.1%。其主要产品中,原油加工量比上年增长4.4%,天然原油产量增长0.9%,生铁增长6.8%,粗钢增长8.7%,钢材增长11.8%,水泥增长28.8%,平板玻璃增长14.8%。
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43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4%。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373.93亿元,增长32.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190.66亿元,增长35.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350.88亿元,增长30.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199.02亿元,增长24.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142.56亿元,增长31.5%;金属制品业增加值139.25亿元,增长31.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加值36.12亿元,增长42.2%。其主要产品中,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数控机床增长38.0%;内燃机增长31.4%;汽车增长30.2%,其中,轿车增长66.7%;民用钢质船舶增长47.7%。
农产品加工业增长迅速。全年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89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7.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273.67亿元,增长20.7%;饮料制造业增加值52.86亿元,增长29.7%。其主要产品中,软饮料产量比上年增长40.0%,白酒增长43.3%,啤酒增长15.4%,液体乳增长1.7倍。
能源产品生产量增加。全年天然原油产量1237.84万吨,比上年增长0.9%。发电量1112.79亿千瓦小时,增长9.8%,其中,火电1063.02亿千瓦小时,增长10.4%。
工业产销衔接略低于上年水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9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99.04%,下降0.8个百分点;集体企业产销率97.57%,提高0.4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产销率98.05%,下降0.4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销率97.53%,下降0.2个百分点。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销率97.03%,下降0.4个百分点;重工业产销率98.16%,下降0.4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0.58%,比上年提高25.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1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实现利税总额1474.29亿元,增长40.0%;实现利润总额762.62亿元,增长62.1%;亏损企业亏损额197.44亿元,下降21.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93.67亿元,增长16.8%;实现利税总额749.58亿元,增长26.7%;实现利润总额302.02亿元,增长45.5%;亏损企业亏损额147.96亿元,下降21.7%。
4.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5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
全年3510户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3187.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实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3590.3万平方米,增长12.3%。全员劳动生产率146256元/人,增长19.3%;上缴税金66.7亿元,增长9.5%;实现利润64.5亿元,增长11.3%。亏损企业由上年的768户减少到734户。
房地产开发业持续发展。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上年的2771个增加到3082个,房地产开发投资1497.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165.7亿元,增长39%。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165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2%;竣工面积3087.1万平方米,增长6.2%;销售面积3802.6万平方米,增长25.6%;销售额1331.2亿元,增长43.5%。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372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0.3%。
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80家(含境外),其中,境内上市公司53家。到年末,全省已发行A股51只、B股5只。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08.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寿险收入197.86亿元,增长19.9%;财产险收入89.44亿元,增长32.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0.76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总额117.45亿元,增长59.1%。其中,寿险给付53.75亿元,增长78.3%;财产险赔款57.48亿元,增长57.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6.21亿元。
12.教育、科技、文化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2.31万人,在学研究生6.73万人,毕业生1.57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3.45万人,在校生77.78万人,毕业生16.9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6.52万人,在校生44.94万人,毕业生13.0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3.37万人,在校生74.24万人,毕业生24.92万人。初中学校招生47.79万人,在校生147.85万人,毕业生46.8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9.51万人,在校生245.26万人,毕业生48.06万人。特殊教育招生986人,在校生874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2.83万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1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认定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27家。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896项(不含高校论文成果及专利成果),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1项,应用技术成果786项,软科学成果79项。受理专利申请19754件,增长15.8%;授权专利9615件,增长30.0%。签订技术合同15107项,增长20.4%;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4亿元,增长16.6%。
综合技术服务不断加强。年末全省有产品检测实验室9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0个。质量认证机构4个,产品认证机构3个,已累计完成对全省11186个企业的产品认证。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0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73万台件。气象雷达观测站点6个,卫星云图接受站点14个。地震台站51个,地震遥测台网5个。海洋观测、监测站点7个。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66个,文化馆、艺术馆133个,公共图书馆126个,博物馆37个,档案馆149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80万卷(件)。全年出版报纸18.2亿份,期刊出版量0.8亿册,图书出版量1.0亿册。年末有广播电台1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29%;电视台1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22%;有线电视用户594.4万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获得11个世界冠军、6个亚洲冠军、40个全国冠军。全年发行体育彩票20.03亿元,共筹集体育彩票公益资金6.63亿元。
13.人口和人民生活
14.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保持良好。全省14个城市监测的42个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上良好,达标率为99.1%,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年共拆除燃煤小锅炉1074台、烟囱674根。共检测机动车65万台,尾气首检合格率达到81.8%,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城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分别为0.054毫克/立方米、0.035毫克/立方米、1.90毫克/立方米和0.099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按照污染物年均值评价,全省有7城市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较好,比上年增加1个城市。
城市声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8分贝,低于国家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标准2.2分贝,比上年下降0.2个分贝。全省城市交通噪声监测评价结果,7个城市为好,7个城市为较好。全省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3分贝,比上年下降了0.1个分贝,符合标准。其中,10个城市区域噪声环境质量较好。全省功能区噪声总达标率为79.3%。其中,0类和1类功能区全部达标,有2个市各类功能区均达标。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沈阳、辽阳生态市建设规划已开始实施,海城等20个区县生态县(区)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论证,沈北新区等22个县区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生态示范区数量达到23个。年末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96个,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8个。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487人,比上年下降5.3%;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32,下降20.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2.30,下降16.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6.14,下降19.5%。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本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